脚上出现这5个变化,要当心!
发布时间:2025-01-02 浏览数:62


中医认为,双脚是气血运行、脏腑联络、内外沟通以及上下经络贯穿的关键起始之处。在人体中,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部都存在相应的穴位反应区域,所以通过脚能够了解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



俗语总讲:“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脚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清晰可见。那么,在平日生活里,我们要怎样通过脚部去判定身体的健康与否呢?


看颜色


脚底颜色

中医认为,脚底最佳的颜色应为略红。如果呈现其他颜色,可能是身体出现问题。比如,脚底过红,可能有热;脚底发黄,可能患有肝胆疾病;脚底发白,可能是营养不良;脚底发紫,可能是血液循环不好。

脚趾甲颜色

一般来讲,正常人体内血液循环流畅,脚趾甲会呈现健康的粉红色红润且有光泽。而如果脚趾甲苍白,则表明脚部血液循环较差,可能贫血或营养不良;脚趾甲上存在纵行条纹,表明身体虚弱,抗病能力差。

脚趾腹颜色

健康人的趾腹应该是饱满的,颜色红润,不会过红或过白。反之,如果趾腹有皱纹不饱满,说明脚部血液循环欠佳;如果趾腹太红,则说明脚部淤血多,静脉回流不畅通。



摸温度


健康人的脚,应该像一个“恒温器”,可以自行调节体温,较少有冰冷或太热的现象。


若是脚总是很冰冷,有可能是因肾阳不足或保暖不当导致的;若是脚太热,则可能由阴虚内热所致。


脚上有5个表现,当心是疾病信号


脚抽筋

青壮年脚抽筋:常因肌肉疲劳。如长时间徒步、爬山,或短时间内运动剧烈,促使肌肉持续高度紧张,造成痉挛。


老年人脚抽筋:可能是受凉或局部受到压迫,也有可能是患有下肢血管硬化、静脉曲张等血管性疾病,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

脚肿

如果一个人总站太久或坐太久,那有可能出现脚肿的症状。这是正常的,一般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多走动、多活动下肢肌肉,能够得到缓解。不过,如果是长期脚肿明显,则需警惕是否患有疾病,尤其是肾脏疾病。建议及时到医院明确一下原因。

脚臭

脚臭,一般是脚多汗+细菌引起的。然而,如果流汗太多,汗液浸泡脚底,那么皮肤表面和鞋内存在的细菌就会大量分解汗液、皮屑,产生氨等代谢产物,继而导致脚臭。若是情况未能改善,可到医院皮肤科查看有无细菌和真菌感染,及时治疗。

脚趾甲变厚

脚趾甲变厚,多半是灰指甲在作怪。灰指甲又叫做甲癣,是有真菌传染到趾甲所致,并且多发生在有糖尿病、循环问题及免疫问题的人身上。

脚发麻

脚发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不变,促使神经发麻。二是疾病信号。当身体患上颈椎腰椎疾病,或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慢性疾病,压迫到了神经或使神经病变时,同样易导致脚麻。



养生先养脚


经常泡脚

中医认为,泡脚湿邪乃除,可谓长寿的“不二法门”,能够刺激血液循环,缓解脚底疲劳。泡脚时,水温宜控制在38℃~45℃,时长15~20分钟左右即可;泡脚时还可在水中加些艾叶、生姜、桂皮、当归等中草药,保健效果更强。

按摩脚底

脚底中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存在一个穴位,名涌泉穴。经常按揉此穴,有补肾固元、促进睡眠、减轻疲劳的作用。方法:用一只手握住足踝部,再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在该穴按揉2~3分钟。注意按揉以发热、经络舒服为度。

锻炼脚趾

脚趾抓地:取坐姿或站姿,双脚与肩同宽,贴紧地面,脚趾抓地、放松相结合,有利于交替刺激经络。


踮脚:并拢双脚,踮起脚尖,能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酸胀的情况。建议每隔1小时踮脚30秒左右。


现在扫描或者长按下方二维码

添加课程老师

还可以免费获取郑承濬博士线上网课


/


线上学习不够透彻?

二月董氏奇穴线下课程火热招生中

欢迎热爱中医的你加入我们

详细咨询热线:4008896819

开课时间:2025年2月21日-2025年2月22日

开课地点:广州市花都区三东大道190号


开课时间:2025年2月23日-2025年2月26日

开课地点:广州市花都区三东大道190号


如需了解课程或者想要现场实操学习的老师们可以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课程老师咨询或者直接私信公众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