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会下意识地做出某些小动作,比如抠鼻孔、揉眼睛……这些不起眼的举动常被忽略,但它们可能暗藏健康隐患,尤其是第6个,几乎人人都会犯!赶紧改掉,别等健康出问题才后悔莫及!
1
抠鼻子
很多人都有挖鼻孔的习惯,虽然知道不雅,但就是忍不住,不挖不舒服!频繁挖鼻孔会损伤鼻毛和鼻黏膜,使外界细菌、灰尘长驱直入,不仅诱发鼻炎、加重鼻痒,还可能引发鼻窦炎和中耳炎。
通常情况下鼻腔黏膜是较为柔软脆弱的,而且拥有丰富的血供,如果用力抠鼻子,可能会引发鼻出血。
2
翘二郎腿
你可能也习惯一坐下就不自觉跷起二郎腿,觉得这样更放松。然而,这个看似舒适的姿势,正在暗中损害你的健康!翘二郎腿可能会压迫大腿内侧的血管,长时间可能导致下肢水肿。
长时间翘腿可能会压迫坐骨神经,导致腿部麻木、刺痛或疼痛。并且身体重心会偏向一侧,导致受力腿的骨盆被抬高,长期如此可能引发骨盆倾斜、腰肌劳损,甚至影响脊柱平衡。
3
单侧咀嚼
你吃饭时是否总习惯用一边牙齿嚼东西?这个看似平常的小动作,正在默默伤害你的口腔健康!经常咀嚼的一侧,肌肉会比较发达,脸形会比较大,而很少咀嚼的一侧,肌肉会萎缩,脸形会比较小,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影响面容美观。
不咀嚼食物的一侧,由于得不到功能剌激,会导致大量的食物碎屑沉积于牙齿周围,形成牙结石,刺激牙龈肿痛、出血,伴有浓烈的臭味。经常使用的一侧牙齿可能会发生重度磨耗,造成牙本质过敏症状。
4
经常掏耳朵
掏耳朵是很多人的日常习惯,看着耳勺带出大块耳屎,确实有种莫名的快感。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看似解压的小动作,正在悄悄威胁你的耳道健康!经常掏耳朵还可能会损伤耳道的皮肤,引发耳道的疼痛感、瘙痒感。
如果使用不当的工具还可能会刮伤、刺伤或穿透耳膜。经常挖耳朵也可能会使听力受损,甚至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
5
单肩背书包
偶尔背单肩包,通常不会导致较大的危害,但如果经常习惯性地背单肩包,可能会损伤肩膀、颈椎、脊柱等部位。由于背单肩包时,一侧肩膀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引起肩关节周围肌肉等软组织损伤,从而导致肩周炎,会出现肩膀酸痛的症状。
背单肩包时,由于压力全部由一侧肩膀承受,导致脖子和一侧的肩膀形成拉力,长此以往容易导致颈椎间盘发生移位,进而引发颈椎病。并可能会导致脊柱两侧受力不平衡,从而引发脊柱侧弯。
6
低头玩手机
现代社会,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颈部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极易导致颈椎压力过大,从而引发颈椎病。盯着手机屏幕过久,容易引发视疲劳,长期如此会导致视力下降。
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不仅颈部肌肉会紧张,肩背部肌肉也会因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而变得僵硬,最终可能导致肌肉劳损,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
7
如厕玩手机
上厕所看手机对身体的影响,常见的是诱发便秘、导致下肢静脉曲张、诱发痔疮等不利影响。上厕所看手机会分散排便的注意力,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排便缓慢,长期便可能形成习惯性便秘。
上厕所看手机通常会延长上厕所的时间,久蹲或者久坐后,突然站起来会导致头晕、血液循环受阻、细胞供氧不足、血液回流时腿部麻木等。长时间保持排便姿势,还容易导致直肠静脉曲张和充血,进而诱发痔疮。
8
常用牙签剔牙
常用牙签剔牙,虽然能暂时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但长期使用却对牙齿健康造成不小的危害。牙签质地坚硬,使用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划伤牙齿表面的牙釉质,牙齿敏感度增加,易导致牙痛等问题。
长期使用牙签剔牙,特别是用力过猛时,会逐渐扩大牙齿间的缝隙。市面上的一些牙签可能存在消毒不严的问题,有可能将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带入口腔,造成交叉感染,对健康构成威胁。
9
经常揉眼睛
手上可能携带各种细菌和病毒,频繁揉眼会将这些微生物带入眼睛,增加眼部感染的风险,如结膜炎、角膜炎等。
揉眼时用力过猛可能导致眼部周围的细小血管破裂,出现结膜下出血等现象。经常揉眼可能会破坏泪膜的稳定性,导致干眼症或使已有的干眼症状加重。
10
经常穿洞洞鞋
夏天一到,洞洞鞋就成了街头爆款——轻便、透气、易清洗。但过软的鞋底缺乏支撑,长期穿着会导致足底肌肉疲劳,引发足底筋膜炎,甚至造成足弓塌陷,可能会让你变成"扁平足"!
长期穿软底鞋还可能影响走路姿势,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膝盖、腰部不适。
如果您想现场学习中医技术或者预约郑承濬博士看诊,可以直接私信公众号留下姓名电话或者微信,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学习,助理老师看到后会第一时间添加您。
报名热线:4008896819
董氏奇穴精品班
3886元 2天1夜 不含食宿
赠送原价2800元倍绛舒体软胶囊/套
开课时间:2025年5月24日-2025年5月25日
开课地点:广州市花都区三东大道190号
董氏奇穴刺血班
7886元 4天3夜 不含食宿
赠送原价2800元倍绛舒体软胶囊/套
开课时间:2025年5月26日-2025年5月29日
开课地点:广州市花都区三东大道190号
作者声明: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理解!以上文章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代表任何医疗诊断,如有不适请线下看诊。